玉文化产业园为岫玉产业转型升级搭平台

辽宁日报 2018年10月26日 08:40

  本报讯 记者刘家伟报道 10月23日,距离岫岩满族自治县县城4公里、风景秀丽的大洋河畔,岫岩玉文化产业园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玉器交易的商人穿梭于各档口前,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而与展厅紧邻的玉雕工作间里,匠师们或在打磨半成品,或手持画笔正在原石上进行创作。

  “玉都”岫岩是我国最大的玉石产地。全县玉器加工企业数千家,从事玉石开采、加工和玉雕工艺品销售的人员十余万人,玉产业已成为岫岩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岫玉的不断开采,岫岩县清醒地意识到岫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精吃岫玉这碗资源饭,岫岩下起了功夫。

  于是,在采取颁布《岫玉资源保护条例》,对岫玉的开采、加工、销售等环节依法作出具体规定,实行有序高质量开采等措施的基础上,岫岩县力争通过建设玉文化产业园,以岫玉生产加工为主体,吸引世界玉石珠宝进入岫岩市场,将“玉都”岫岩打造为集世界珠宝配饰设计、加工、生产及销售等为一体的集散地,助力岫玉产业转型升级。

  岫岩玉文化产业园由辽宁茂洋发展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原石交易区、小件加工区、摆件加工区、大件加工区、青年创业公寓、大师设计工作室、规模化生产区、产品展示交易区、生产综合服务区、玉文化步行街等10个功能区。

  徜徉在已经投入运营的岫岩玉文化产业园内,可以明显感受到,该项目各功能区的建设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构成了玉文化产业园的和谐统一。

  玉石交易堆放区荟萃各类精品玉石原石,商家凭慧眼识美琦,圆就“一刀富”之梦;挂件配饰品加工区,摆件加工区、大件加工区和规模化生产区分别占地6000平方米、1万平方米和2万平方米,每个区都按照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框架结构、统一建设格局来设计,主要目的便是整合目前岫岩一些小而散、零而乱的玉石加工小作坊来这里创业。

  在这里,加工区设立的专门除污设施,彻底解决了加工业户加工处理产生的脏水、废物等环保难题。此外,玉文化产业园还鼓励大众创业,对于到产业园创业的青年玉雕师,不仅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及全方位创业配套服务,在技术上也会给予无偿帮助,优秀创业者还可获得产业园给予的装修基金。

  谈起玉文化产业园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大件加工区南区2排15号档口的“晓龙玉器”店主史庆龙满口都是称赞。史庆龙家住岫岩县岫岩镇城东社区,从事玉器加工近20年时间,未入驻园区前,自家院中搭建的塑料棚子便是他的加工车间,销售渠道也只是上门收货的那三五个客户。

  “入驻园区后不仅工作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触的收货客户也不断翻倍的增长,最为重要的是自己的工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史庆龙说,以前一块原石本来能雕棵大树,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看不出来,就给浪费了,“现在拿不准的话,直接就可以找园区里的指导老师或者大师请教,对原石的利用率至少提高了25%。”

  “岫岩不仅是满族文化聚集地,这里还山水秀丽并具有多处温泉,利用这些优势,我们正在规划项目的二期工程,即打造满族风情小镇和温泉旅游小镇,将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助力岫岩产业转型升级。”玉文化产业园负责人彭广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