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 " 正文

“五强战略”让沈阳跑出文化强市建设加速度

沈阳晚报 2021年06月05日 13:42

  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文化保护、文化人才

  让强大的文化力量成为沈阳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沈阳文化强市建设如何跑出加速度……日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文化产业服务协会会长张伟教授在接受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提出,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应该把沈阳的文化发展摆到战略的高度加以整体规划,实现沈阳文化“五强战略”。通过建设“强势公共文化、强势文化产业、强势文化品牌、强势文化保护、强势文化人才”战略,并与沈阳全面振兴的目标相融合,把沈阳建设成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现代大都市和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城市。

  建设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张伟表示要从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着手,从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角度,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结合老旧小区和厂房改造等,创新打造一批城市书房、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利用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村晚”“球赛”等文化活动。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动数字文化工程转型升级、统筹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以“文化+”赋能文化产业

  张伟认为,文化强市建设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重心。通过“文化+”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数字、融合和创意等手段赋能文化产业。沈阳发展文化产业要在侧重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沈阳文化产业平衡发展两方面“发力”。

  张伟建议沈阳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出台专项政策,扶持、指导产业发展,重点突破在数字文化领域障碍。发挥产、学、研和行业协会协同作用,通过政府搭桥、协会统筹、企业与高校配合的模式,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研发更加多样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与盈利模式。

  同时还要注意城区、城乡文化产业的平衡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区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合作。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引导文化产业机构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

  打好“文化品牌”这张牌

  “消费时代的经济是商标经济,也是品牌经济。在文化消费中,谁具有红遍各地的品牌,谁就会具有长久不衰的市场占有率,甚至会垄断文化的市场。这是因为文化品牌建设已经进入自觉时代。”在“自觉时代”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张伟表示要打好文化品牌这张牌。

  “文化单位要引进CI设计的理念,注册商标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其次,要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力度,打响知名度。最后要用创新打造文化单位品牌,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推广一批,储备一批,创新一批。”张伟说。

  确定并保护优秀民族建筑

  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就是要实现沈阳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积极抢救、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机制。张伟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建筑形式复兴高潮中,不少建筑师为探索“社会主义建筑形式”做出了很多努力,也构成了这个时期民族建筑形式的最大特点。“政府应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重点保护建筑信息,确定一批20世纪50年代的优秀建筑加以保护,更好地延续城市的历史。”

  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

  文化强市建设需要优秀人才的支撑。高素质文化人才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形象。张伟建议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以及舆论引导机制。设定人才引进计划和目标,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引进人才配套资金。

  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在各个学科和各个艺术门类遴选带头人,确保有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作家、学者、演员等人才。

  同时,设立“沈阳文化杰出贡献奖”,表彰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为申报“国家文化杰出贡献奖”做好准备,开展“沈阳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评比活动等。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方月宁